類風溼性關節炎

Harvey 於 2025/02/25 01:25 最後修改

2月 24 2025

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且會不斷進展的發炎性關節疾病,全身的關節都可能會受到影響。此疾病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,但以中年女性罹病的可能性最高。

以下是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重點整理:

特徵

四肢關節滑膜的慢性發炎,早期症狀以關節腫脹及疼痛為主,且多為對稱性。隨著病程進展會逐漸侵蝕軟骨及硬骨,最終造成關節的變形及功能喪失。

致病原因

身體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,產生會破壞身體組織器官的自體抗體及發炎物質。這些抗體或發炎物質除了會攻擊全身的關節以外,還有可能侵犯其他的器官,如肝臟、脾臟、心臟、肺臟、血液系統、神經系統、淋巴系統等。

診斷

藉由抽血檢驗類風濕因子 (RF) 與抗環瓜氨酸抗體 (ACPA) ,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可分成血清陰性及血清陽性兩群。這有助於診斷,也可幫助醫師選擇最適合的治療藥物。

病程

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通常是「活動期」與「緩解期」交替出現。進展的速度因人而異,但大部份都十分迅速,初期可能只是關節裡面滑膜的發炎反應,一旦錯過了治療的先機,最終將導致關節變形及僵直,且無法恢復。

參考資料